(作者:符永涛)文昌文教河,自远古逶迤而来,仿若一位洞悉世事的智者,静静诉说着一方水土的灵秀与传奇。千百年来,它承载着文教人绵延的记忆与深沉的情感,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怎不让每一个文教人对它满怀热爱与眷恋!其源头位于海口市琼山大坡镇文德村,甫一诞生,便如大地孕育的鲜活生命,洋溢着无尽的蓬勃生机。白溪与黑溪,恰似两条灵动的臂弯,轻柔地环抱着它,潺潺水声宛如清脆的欢歌,与它携手浩浩荡荡向东奔涌,仿佛赶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浪漫之约。
走近文教河,清新的水汽扑面而来,带着泥土与水草的芬芳。河水潺潺流淌,那声音清脆悦耳,似在耳边轻声低吟,让人的心也随之沉静。伸手触摸,清凉的河水从指尖滑过,带来丝丝惬意。它如一条碧绿的绸带,在东路、潭牛、公坡、东阁、文教五座城镇间蜿蜒穿梭,身姿婀娜,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。全长五十六公里的河道,恰似岁月书写的壮丽史诗;其中25公里的主道,堪称这部史诗的华彩乐章。每一处河湾、每一圈涟漪,都仿佛在倾诉着古老而深沉的故事。河面宽窄相间,时而婉约如低眉浅笑的江南女子,柔情万种;时而豪迈似气吞山河的北方汉子,雄浑激昂。阳光倾洒,粼粼波光仿若繁星洒落人间,那闪烁的迷人光彩,瞬间击中内心,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如梦幻般的美景中,对文教河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。河水悠悠流淌,那声音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讲述者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向世人诉说着悠远动人的往事,萦绕耳畔,回荡心间,化作一首绵延不绝的岁月长歌。它无私地滋养着两岸广袤的农田,孕育着丰收的希望;默默地守护着万千人家,输送着生命的源泉,以温柔的怀抱孕育着两岸的生灵,尽显慈母般的慈爱与包容。
河流两岸的风光,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绝美画卷。“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”高大挺拔的椰子树随风摇曳,宛如演绎着古老神秘的舞蹈,展现着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灵动,它们像是文教河忠诚的守护者,时刻为它站岗;榕树垂下的气根,犹如历经沧桑老者的银须,诉说着岁月的故事,镌刻着时光的痕迹;红树林在浅滩处郁郁葱葱,恰似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,忠诚地守护着这片沃土,抵御着风雨的侵蚀。荔枝、龙眼、枇杷、海棠等树枝繁叶茂,与珍稀的海南黄花梨相互辉映,共同勾勒出一幅静谧祥和的天然热带雨林画卷。鸟儿在此栖息欢唱,歌声婉转悠扬,仿佛在赞颂着家园的美好;鱼儿在水中自在穿梭,犹如灵动的精灵,划出优美的弧线,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无限生机。海南柳莺清脆的啼鸣,如跳动的音符,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,让这幅画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。
回首往昔,文教河是文教人世代生存的根基,如同大地滋养万物般不可或缺。在艰难的岁月里,它敞开温暖的怀抱,凭借丰富的水产资源,哺育着两岸的儿女。1959 - 1961年全国自然灾害期间,文教河的水产资源成为人们绝境中的希望曙光,如同黑夜中的灯塔,给予人们生存的力量。西仔鱼鲜嫩的肉质,不仅是餐桌上的珍馐,更承载着生命延续的希望,在文教人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。作为产后妇女滋补身体的佳品,它在当地饮食文化中意义非凡,承载着人们深厚的情感与记忆。
它的名字,犹如一部浓缩的历史典籍,字字凝聚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结晶。唐宋时期,“竹溪”“曲水”等雅称,生动地勾勒出它秀丽婉约的风姿,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。明代,“文教河”之名赋予了它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,自此,“文以教化”的理念如种子般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、茁壮成长。它深刻影响着当地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,让崇文重教成为这片土地的精神标识,最终绽放出璀璨的光芒,成为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与文化灵魂。
文教河两岸,崇文重教之风代代传承,绵延不绝。明代,“一里三进士”的佳话广为流传,让这片土地声名远扬,成为文化圣地,引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。明朝二甲进士、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邢宥,明代文昌本土第一位进士(二甲第九名)、遵旨入翰林院的何测,文昌本土第二位进士、官拜刑部主事的林密等杰出人物从这里启程,以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德,书写着文教河的辉煌,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。古代学堂中,琅琅的读书声似天籁回荡,诉说着对知识的渴求;亭台楼阁间,悠悠的诗韵流转,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。邢宥十岁所作《十岁勉学》:“希贤希圣又希天,治国齐家此一身。德业文章传世久,我今宜勉自童年。”至今读来,仍能让人感受到少年的壮志与对知识的热忱,令人赞叹不已。这般深厚的人文底蕴,怎不让每一个文教人深感骄傲与自豪!近现代,这里更是人才辈出,学界精英、革命先驱、侨界领袖等不断涌现。如革命先驱、中共中央委员林李明,蜚声国际的数学家、教育家范会国,长征、抗日勇士林青等就是杰出的代表。他们如耀眼的星辰,照亮了文教河的天空,使其成为人才的摇篮与文化的沃土。
1927年那个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夏天,大地仿佛被阴霾重重压制。在文教溪西村那略显陈旧的林氏祖祠里,代表们面容严肃而坚定,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希望的火焰,紧握着拳头,激昂的革命誓言从他们口中迸发而出,如滚滚春雷,在文教河两岸久久回荡,震撼着每一颗渴望自由与正义的心。中共文昌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在此召开,激昂的革命号角自此吹响,如闪电划破黑暗。从此,红色基因融入文教河的血脉,铸就了这片土地不屈的灵魂,使其成为革命的摇篮与精神的高地,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为理想信念英勇拼搏的壮丽篇章。
文教河,亦是侨乡儿女乡愁的寄托,是他们心中永恒的牵挂。往昔,无数文教人背井离乡,从这里漂洋过海前往南洋,带着憧憬与不舍。骑楼老街斑驳的墙壁,如历经沧桑的老者,默默记录着往昔的繁华;一封封侨批,满载着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,似无形的丝线,紧紧系着游子与家乡的心。如今,新时代的光辉洒在河面,经过生态治理,河水愈发澄澈,如明镜般倒映着蓝天白云与两岸的美景;白鹭重回浅滩栖息,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灵动的诗意。文教河焕发出新的生机,如重绽光芒的明珠,在新时代熠熠生辉。
立于文教河畔,看河水悠悠东去,历史与现实在此交融,绘就一幅绚丽的画卷。这里是孕育生命的摇篮,滋养着万物生长;这里是承载记忆的宝库,留存着岁月过往;这里是凝聚希望的灯塔,指引着未来方向。文教河,以其独特魅力,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文教人心中。它是承载文人梦想的文运之河,宛如文化殿堂孕育着瑰宝;是见证英雄壮举的铁血之河,书写着悲壮豪迈的英雄史诗;是凝聚游子眷恋的乡愁之河,如情感纽带连接着人心;更是承载未来期盼的希望之河,似灯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。晨雾中的琅琅书声,夕阳下的阵阵笑语,化作动人的旋律,在岁月长河中奏响永恒的赞歌,代代传唱,诉说着文教河的传奇与辉煌。
【编辑:骆文韬}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