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27日,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全文公布,其中“出台调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证据指引,着力破解发现、取证、定性难题,让新型不“新”、隐性难“隐””引发关注。
近年来,随着反腐高压态势的持续,传统腐败空间被极大压缩,但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手段隐蔽复杂,甚至形成“腐败产业链”,成为反腐深水区的“硬骨头”。
什么是新型腐败、隐性腐败?
新型腐败是相对于传统腐败而言的,其主要特点是手段更加隐蔽、形式更加多样。与传统腐败“一手办事,一手收钱”的直接方式不同,新型腐败往往披着“合法”的外衣,通过复杂的交易结构和迂回的手段来掩盖权钱交易的本质。例如,通过“虚增交易环节”“放贷收息”“低买高卖”等方式获取非法利益。
隐性腐败:隐性腐败则更强调腐败行为的“隐身性”,其手段更加隐秘,行为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监督和查处。比如,利用政商“旋转门”“逃逸式辞职”等手段,在离职后通过特定关系人或“期权腐败”实现利益输送。
从某县纪委监委近3年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,传统腐败占比90%,侧面说明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发现难、取证难、定性难。
中央纪委的“破解之道”
针对新型腐败“发现难、取证难、定性难”的痛点,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亮出三大杀手锏:
1. “穿透式”审查:建立廉洁风险监测和腐败预警机制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穿透复杂交易链条,揪出权钱交易本质。
2. 专项证据指引:将出台《调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证据指引》,明确电子数据、虚拟资产、代持协议等新型证据的认定标准,破解法律适用难题。
3. 领域精准打击:重点整治金融、国企、医药、招投标等资金密集领域,严查政商勾连、“逃逸式辞职”等行为,并推进跨境反腐协作,切断外逃资金链。
本文整理了部分网友观点:
1. “大贪小贪,都应该一网打尽”:网友普遍认为,无论腐败金额大小,都应严查到底,以儆效尤。
2. “反腐没有死角”:网友表示新型腐败手段虽隐蔽,但终究逃不过党纪国法的惩处。监督力量必须“道高一丈”,才能有效遏制腐败。
3. “反腐为民”:许多网友表示,反腐不仅要“打虎”,更要关注群众身边的“蝇贪蚁腐”,让社会更公平、更有序。
4. “技术赋能反腐”:网友表示通过大数据和新技术手段,纪检监察机关能够更精准地发现隐蔽问题,这让群众对反腐充满信心。
结语:反腐攻坚战没有终点
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释放明确信号:反腐利剑将始终高悬,对新型和隐性腐败“露头就打”。从技术反制到制度堵漏,从国内整治到国际合作,我国正织密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天罗地网。这场反腐人民战争,你我都是见证者,也是受益者。
【编辑:陈旭颢】